历史现场教学|潮汕游学,重温历史

Body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在这夏意渐浓的五月,为提升我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对文化、社会、自然的感悟能力,并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作用,5月11日上午,我系师生92人在朱崇科教授和陈彪副书记带领下前往潮汕地区进行本学期第二次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探访南海之滨 体悟红色汕尾
结束一路的车马劳顿,海陆丰热情地为我们奉献了它的美食。大快朵颐后,我们的汕尾之行正式开启。我们首先来到了革命圣地红宫红场。红宫红场是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其前身是明代海丰学宫。整片建筑用火红铺就,可与五月的艳阳媲美。瞻仰革命勇士塑像,观摩不朽铿锵话语,抚摸遗址斑驳裂痕,倾听生动讲解。虽九十余年已逝,可当年种种,恍如昨日般铭刻在我们心中。时光会老,但革命精神未曾散去。

目送“红场”渐渐远去,我们踏上了彭湃故居的探索之路。水流悠悠,荡漾着彭湃的青涩时光。故居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海城镇桥东社,始建于清末,仿西式建筑,一色白的高雅。可正是这朴素的白色,孕育了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进入这栋两层的洋房,我们没有看到富丽堂皇的装饰。绿树青砖之间的幽雅,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彭湃的沉着与开放。

缅怀了近代革命烈士,历史继续回溯,把我们带到了文天祥纪念馆。“孤忠祠下拜冠裳,北望燕云几夕阳”,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铿锵呐喊,让海丰的五岭坡从此青史留名。纪念馆掩映在蓊蓊郁郁的绿树之中,在层层台阶之上,红砖绿瓦的宫殿式建筑生发着肃穆庄严之气,处处皆是凛然正气,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园中更有诗意碑文和名人塑像,使其独具人文意境。
倾听海风潮韵 畅览大美汕头
汕头,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兼收中外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汕头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是潮汕文化、潮学的核心载体。同时,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的美誉。
阳光正好,海风不燥,和着清晨的明亮与朝气,探知汕头的车子发动了。沿着林百欣广场那条路,我们来到了百载商埠小公园骑楼建筑,依旧完好的老建筑保存着汕头最珍贵的老时光,漫步其中,尽显这座百年商埠的历史兴衰。品味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品尝了这里的著名美食小公园蛋挞和老妈宫粽球。
一路向南,下一站是开埠文化陈列馆,一进门,一只可爱的鮀鱼雕塑映入眼帘,蓝黄相间,好不亮丽!陈列馆一共两层,以实物和文字两种形式刻录着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史。陈列的不仅有瓷枕、潮剧等本地特色,还有西洋煤油灯等外来物品,显示了开埠以来的繁荣景象。

离开小博物馆,澄海为我们准备了被誉为“中华民用建筑奇观”的潮汕小故宫陈慈黉故居,让我们得以一览当年宅邸。故居共504间,占地面积广大,房屋装饰雕刻精细,采用潮汕特有的装饰技艺,为粤东建筑民宅一绝。
随后,我们来到饶平绿岛山庄,山庄原是军事要塞和官方驿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革命知青”和“广阔天地炼红心”的营地。置身绿岛山庄,恍如世外桃源,一派姹紫嫣红,实乃钟灵神秀。

明清古寨,青草深深,蛙鸣阵阵。该楼内外楼跨越明清两朝,造型独特,成为潮汕土楼民俗文化的精粹。古寨身处一片乡村之中,处处皆是古朴民风。青岚地质公园,漫漫长路上众多巧夺天工的花岗岩地貌,以及罕见的花岗岩洞,让人不忍半途而废。
抚摸千年古城 领略潮州文化
行程第三天,我们到达有“岭海名邦”之称的潮州。坐落于潮州古城区的开元寺亦称“开元镇国禅寺”,是以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的年号“开元”命名的寺庙。如今的开元寺依然保留有唐朝时期的主要布局,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又融合了各朝各代的建筑艺术,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漫步其中,香火缭绕,前来礼佛祈福的信众络绎不绝,感悟丛林偈语:“胸中若得山林气,何妨门前车马喧。”
开元寺外,牌坊街中。沿街保留有众多骑楼建筑,街上立有22座牌坊,诉说了历史上众多潮州英杰的丰功伟绩,耐人寻味。座座牌坊,是潮州最具文化积淀的物质体现。回望历史,大家真切印感受到了潮州古城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特色。

踏上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湘子桥),观赏韩江风光、修复一新的宋明代古城墙及广济城楼,青山、绿水、古城、苍榕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古城图。

随后,我们到访韩文公祠——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韩祠主体建筑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
为期三天的潮汕历史现场教学活动结束了,相信通过集体浸濡的现场教学方式,定能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增进对历史、对革命的认知,行万里路,于青山绿水中去找寻文化记忆和文化的认同感。